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人類社會的明天


書名:大崩壞

作者:賈德.戴蒙

出版:台灣時報文化


踏入新世紀,人類社會面臨重重嚴峻的考驗,尤其在環保方面,地球早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文明的崩壞,往往涉及整個社會的人口、資源和廢物的問題。這些因素對環境造成巨大的衝擊,倘若超過了環境所能承載的極限,文明便無可避免走向崩壞,迅速踏上衰亡的末路。復活島文明如是、馬雅文明如是、維京文明如是。前車可鑑,在今天全球化的年代,世界己被抹平,任何一個社會的崩潰,意味著必然牽動整個地球的命運。居安思危,讓美國普立茲獎得主賈德.戴蒙來為我們剖析人類社會的明天,其重量級鉅著《大崩壞》對此縷述甚詳。

《大崩壞》格局龐大,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縷述「古代社會」文明崩壞的哀歌,剖析「現代社會」面臨的嚴峻困境,還有「殷鑑」前事所提出積極的解決方向。戴蒙在〈序曲〉中揭示:「探究任何環境崩壞的可能因素可從五點來看,其中四項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以及友邦的支持。對某個社會而言,這四項或許不一定特別重要,第五項卻總是成敗的關鍵:面對環境問題的時候,一個社會的應變力如何。」戴蒙指出,上述困境,古往今來文明社會都經常面對,但有些因此走向崩分瓦解,有些卻能轉危為安,關鍵在於「一個社會的應變力取決於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與文化價值觀」,也就是說人的素質成為文明崩壞與否的決定性因素。面對空前的逆境,人類該如何作出應變,直接與這個文明的命運綁在一起。

《大崩壞》為我們總結了當今世上最嚴重的十二個問題:自然棲息地迅速破壞、野生食物大幅減少、物種逐漸喪失基因的多樣性、土壤嚴重流失、能源、光源和淡水資源告急、化學物的污染、物種的互侵、臭氧層的破壞、人口膨脹、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等。戴蒙指出「地球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這些問題(上述十二個問題)就像定時炸彈,不到五十年就會引爆。」面對重重逆境,戴蒙勉勵世人:「我們不必沉溺在悲觀的想像中,且讓我們好好檢視當前的問題,抽絲剝繭,也許能以審慎、樂觀的眼光展望未來。」

戴蒙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空前危機,抱著「謹慎樂觀」的態度來思考。他認為「如果我們決心行動,相信問題還是可以解決」。因為「現在地球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製造」,確定了這個觀點,「我們就能掌控情況,讓問題繼續下去,還是不再製造問題,並開始解決問題」;加上「各地的環保思想愈來愈普及,社會大眾的環境意識已經提高」,危機並非完全沒有化解的曙光。

戴蒙撰寫《大崩壞》,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即使是棉薄之力,也有機會扭轉乾坤,讓人類的明天變得更好」。各位讀者,讓我們藉著戴蒙那「令人驚嘆的歷史知識」,來「洞視人類文明的本質與幽微之處」,了解當今人類社會所面對的最大難題,一起去思考,一起去付出,一起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假如大家也願意貢獻一分力量,相信廿一世紀不應是文明的盡頭,人類社會還有明媚的晴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