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百年留學


書名:百年留學

作者:香港電台編輯小組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百年中國》是一本講述近代中國學生勇敢地走出國門,遠赴海外留學的故事。香港電台編輯小組這樣說:“他們身處受盡西方列強欺凌的時代。他們背負著國家的榮辱和國人的期望”,學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救亡圖存,振興中華”。

談及中國的學子留洋,不得不提“留學生之父”容閎。《百年留學》的第一章,都是由容閎寫起。19歲的容閎在1847年飄洋過海,抵達美國入讀高中,期後考進了著名學府耶魯大學,並於1854年取得文學士學位,成為了首位在美國一級大學畢業的中國人。容閎在後來的傳記中提及自己一生的理想,就是:“讓中國的下一代都獲得他所享有的先進教育。他希望透過西方教育,讓中國復興,變得文明和強大。”鴉片戰爭以後,容閎提出復興中國的豪情壯語特別值得欽佩。

1854年畢業回國後,容閎很想向中國政府介紹西方教育的優點,可是十九世紀的中國仍然很封閉,所以他沒機會實踐理想。直到1870年左右,他透過朋友認識了曾國藩,才開始向清政府提出派學童到美國接受教育的構想。為何當時清廷會接納容閎的提議,派少年到外國留學?因為清政府雖然保守,但畢竟知道自己的弱點;此外,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是屬於開明派,與西方人士接觸甚多,了解到學習西方文明有助改善中國國勢,加上當時他與李鴻章等地方督撫正在推動洋務運動。這些因素有力地促成了中國第一個留學團的派遣。

容閎一手促成的“留美幼童”出了不少人材,如“中國鐵道之父”詹天佑、香港行政局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周壽臣等,其餘“留美幼童”都在不同崗位上各盡其職,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佔一席位。其後在洋務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魏瀚和嚴復成為了第一批放洋海軍學生的佼佼者,魏瀚擔任福州船政局總工程師,嚴復則選擇利用翻譯推動民主思想來救國。其後在戊戌變法後,康、梁逃往日本,在中國掀起了一陣留學日本的熱潮,黃興、陳天華、秋瑾、何香凝等後來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堅份子。八國聯軍以後,清政府再次圖強,推出“庚款留學”,出國者包括了後來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等。辛亥革命以後,留學美國的胡適、留學日本的魯迅、留學法國的巴金等,都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猛將。期後留學海外已成為了中國知識分子開拓眼界的不二法門,高劍父留學日本、瞿秋白留學蘇聯、鄧小平到法國勤工儉學、蔣經國滯留俄國等,可謂不勝枚舉。

相信《百年留學》是一部內容充實的普及性歷史讀物,“讓讀者認識中國近代留學史及相關人物,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的發展以至中外文化交流的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