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香港潮語話齋


書名:香港潮語話齋
作者:彭志銘
出版社:香港次文化堂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你知道甚麼是“潮語”嗎?可能我們每天都要講“潮語”,但就應該沒有人專門為“潮語”下個定義,總之講“潮語”才算“潮爆”,不講“潮語”就一定“(火羅)”,總之一班朋友聚會有誰不“吹水”,不“吹”的那一個就一定會給別人罵“Kai子”,不要說我“屈你機”,連我都講“潮語”你一定會“O曬嘴”。

今天做老師的,不識一、兩句“潮語”,必定給同學笑“Out”。但係,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潮語”有沒有學術的一面。香港有個很“出位”的社長,叫做彭志銘,專門研究次文化,“潮語”成為了他重點研究的對象,甚至認真到出版了一本叫做《香港潮語話齋》,以學術的角度去探討“潮語”。

彭志銘給“潮語”下了個定義,就是“潮流用語”。他認為“潮語”本身就是一個“潮語”。其實,潮流新語每個年代都有增生和發明,這是語言發展的金科玉律,“世事紛繁”,舊詞不敷應用,唯有用新語來補充。彭志銘指出,“語文,可反映文化質素”,這句話可圈可點。今天在港澳流行的“潮語”,“超乎實質應對,沒有文化包袱,只要夠激、搞野、有hea味,便好易上位,受年輕用家歡迎,成為潮人至愛”。有沒有文化質素,早就被年青人拋諸腦後,眼下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夠“潮”。

不過,有時候你都不能不為“潮語”的“絕核”而“O曬嘴”。就以“O嘴”來說,表示“莫名其妙”、“愕然”、“驚訝”的意思,它沒有甚麼典故,人一看就明白,因為當你驚訝時的表情就會“目瞪口呆”,而所謂的“口呆”,嘴就像“O”字型,夠直接,符合“潮語”最基本原則。“潮語”中最難理解的是“屈機”,我們知道“屈機”即是“在強弱懸殊的競爭中,強的一方擺出的姿態或作出的舉動”,但為甚麼叫“屈機”呢?原來跟以前打“街頭霸王”有關,“因為遊戲機能顯示的畫面有限,當其中一方把對手逼到畫面一角最盡處,利用對手再無活動空間的漏洞,向其不斷出招,使他無力招架,死於連續的招式下,便是‘屈機’”,大家明白嗎?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潮語”應該是個“hea”字,一個甚至連中文字都沒有的“潮語”,但是在彭志銘翻查典籍後,居然給他查到原來這是個古意,字寫作“艇仔邊一個也字”,有“斜行”、“斜倚”和“挑逗”的意思,廣東話就有一句“迆吓迆吓”,形容人行起路來左搖右擺,引申成慵懶,不務正業的意思。

世界事物急促變化、舊詞彙數量不能滿足於新世代,加上,互聯網將全球地域距離縮近,文化一體化擴張,那些用以表達和溝通之語文,怎不翻天覆地的來個革命性大變化呢?

新詞湧現,仍未明解、消失,及懂得運用,已被另一批後起之秀取代,這是現實,亦屬正常。詞語更生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及追不上。

大家想“潮”一下,買本《香港潮語話齋》“煲吓”,細讀之下,你便會發覺語言和文化其實是密不可分的。“潮語”雖然通俗,但人人都講,這就是文化。無論你承不承認,接不接受,認不認同,“潮語”已經成為了我們語言的一部分,成為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