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香港文學散步
作者:小思
出版:商務印書館
有人曾經批評鄰埠香港是個文化沙漠,甚至有人質疑港人對於歷史冷感。或許,這是回歸以前的香港現實寫照。回歸十年,港人似乎已經懂得從歷史中尋找他們的文化根源,至少他們了解到,蔡元培、魯迅、許地山、戴望舒、蕭紅等都曾經踏足香港這片土地。有的是這裡的過客,有的是在這裡工作,有的是在這裡愛得死去活來,有的甚至是死在這裡、葬在這裡,他們都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小思教授精心為我們編寫了《香港文學散步》,引領我們走進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尋找偉大的文學家們在香港的足跡。
五四巨人蔡元培在抗日期間滯留香港,病死異鄉。出殯當天萬人空巷,憑弔一代教育大家,如今“蔡孑民先生之墓”立足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文學巨人魯迅當年任教中山大學,相中香港殖民地的身份為他提供更大的發言空間,於是在青年會舉行了兩場演講,分別是〈無聲的中國〉和〈老調子已經唱完〉。寫成膾炙人口的〈落花生〉的作家許地山,任教於香港大學,致力中文教改,可惜處處碰壁,最後落得積勞成疾,死在香港。詩人戴望舒,本來攜同妻女避難香港,過著幸福的生活,怎料好景不常,妻女捨他而去。淪陷期間,詩人更被拘禁下獄,在域多利監獄寫下了〈獄中題壁〉和〈我用殘損的手掌〉等代表作。
對於前人走過的足跡,小思教授感慨良多:
前輩,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行事,為我們熟悉的或不知道的,當年為了種種原因;政治意見分歧、逃避戰火、謀求生計、追求民主自由、尋找愛情……他們從祖國大地投身到這南方蕞爾小島,把精神注入過這片土的文化土讓。南來,成就了他們與吾土的一段因緣。
回眸細看,南來文化人到這片土來,就是暫且棲身,他們都各有的嚮往,各有工作目標。他們不去別的地方,因為這片土既有接近母國的方便,也具備了可用的自由空間,讓他們盡本份向祖國發聲發光。
回歸十年,這片土上,人間漸漸在意―在意追查歷史身世,在意保育歷史痕跡,在意關懷與祖國的血脈相連。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前人足跡,珍惜香港特具的一些優點。
正如小思教授所說,“歷史是前輩走過的路”,如果我們跟著他們的步伐往前走,那麼,歷史距我們實在不遠。她認為,只要我們認知了前輩從前的故事,發現他們的步履,就會產生感情。憑著感情,我們關懷自己的土地,正所謂“吾土吾情”。各位讀者,香港可以,澳門一樣可以。只要我們多關心澳門從前所發生的故事,相信絕對不比香港遜色,只不過我們過去真的忽略了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