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香水-文本Vs電影






書名:香水



作者:徐四金



出版:台灣皇冠






《香水》是德國大文豪徐四金的代表作。他以十八世紀的法國作為背景,寫出一個殘酷不仁的香水師-葛奴乙瘋狂的一生。《費加洛雜誌》認為《香水》是“前所未有的曠世傑作!每個人都渴望聞一下這股奇異的香水,體驗這部當代文壇的獨特的經典!”

去年《香水》被拍成電影,並由國際著名導演湯泰華執導,賓韋沙和德斯汀荷夫曼主演,據說它是德國史上斥資最巨的作品。讀者可以以文本和影片對照,兩者均以不同的感觀去詮釋《香水》的味覺世界。文本以文字抽象地狀寫香味和人性,電影則以影像和音樂來詮釋味道和情緒。文本給予讀者較大的思索空間,讓讀者沉浸在徐四金筆下沒有人性的葛奴乙的瘋狂之中,高超的文字功夫令人讀來不禁不寒而慄。相反電影則給予讀者強大的迫力,精準的配樂,恰到好處的燈光,把這個瘋狂的故事在鏡頭前拍得淋漓盡致,令觀眾驚訝於電影散發出來的那份強大的壓迫感。

主角葛奴乙是個嗅覺天才,但卻像邪惡的精靈。他的鼻子能夠分辨世界的一切味道,輕而易舉就能炮製出動人的香水。上天跟他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當他透過味道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是個沒有體味的人。體味代表著生存,有體味,意味自己的存在;沒有體味,令葛奴乙瘋狂,他迷失,他驚惶,他尋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價值。最後,他迷戀香味,那是女性的體香。只有透過蒐集最完美的女性的香味,創造出驚天動地的香水,以這種香水來支配整個世界,用以彌補自己沒有體味的遺憾。終於,在殺死二十五位少女並提取她們身上醉人的體香以後,他調配出世界上最能打動人心的香水,他試圖以這種香水充當自己的體味,但那終究不是葛奴乙天生的味道……結局扣人心弦,迫力萬鈞。

難怪《克里夫蘭平原商報》都盛讚徐四金的“精湛的說故事技巧一氣呵成,故事的高潮展現出赤裸裸的震撼。”《衛報》則認為《香水》是一部“充滿力量的作品,無論在思想內容或是文筆上,都懾人心弦。”《香水》無論是文本抑或是電影版本都很有吸引力,二擇其一就可以享受到徐四金那洋溢的才華,對照文本和電影則令讀者對於故事的本身有更深刻的思考,從而令葛奴乙這個集天才與瘋狂於一身的經典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和更深入民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