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911,我活了下來


書名:911,我活了下來

作者:Dean E. Murphy

出版:台灣遠流文化


相信沒有人會忘記911那天的悲劇,實在太震撼了。當電視反覆播放約紐那兩幢地標式的、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相繼倒塌的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樣呢?你可能會問,美國的心臟、世界金融中心紐約,在2001年9月11日早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記得那天晚上,我守在電視機前,盲目地收看美國電視媒體那密集式直播,驚惶、恐怖、絕望的感覺瀰漫著螢光幕,影像轟炸著我的神經。但是,到底兩幢摩天大樓裡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在大樓崩倒之前,置身於大樓的人究竟正在想甚麼、做甚麼、如何掙扎、如何自救、如何守望相助……一切都被讀者熱切期待。事隔四年,《911,我活了下來》面世。《約紐時報》資深記者狄恩•墨菲走訪了三十多位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寫成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911事件的口述歷史」。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當天究竟發生了甚麼,這部著作值得向你推薦。

亞馬遜書店網書評評論這部著作「既無商業氣息,也不流於煽情,是一本動機嚴肅、文筆流暢且充滿感情的作品……讓我們看見螢幕影像所無法表達的人性面向」。面臨世紀大災難,生死命繫一線的關鍵時刻,數碼企業總務經理維莉茲也曾有過可恥的念頭。當大家蟻行於北塔的樓階、正在埋怨人龍下樓的速度太慢的時候,維莉茲與同伴曾興起了一齣戲碼―讓同伴佯裝心臟病突發,騙得大家讓出緊急通道;可是正因一位燒傷患者改變了她倆的想法:「她的背部嚴重燒傷,臉部、頸部和耳朵也傷得很重……即使如此,她走路的姿態仍保持尊嚴,昂首挺胸,眼睛直視前方」,維莉茲與同伴打消了假裝的念頭。電子行銷經理富克回憶那逃難的經過:「當我們到達四十五樓以下,煙霧愈來愈濃,我幾乎支撐不住,覺得自己快要窒息昏倒了……我們都需要水,有人開始從較低的樓層往上遞送小瓶礦泉水……水沖淡了在喉嚨中燒灼的汽油味,也減緩脫水和嗆傷的程度」。試想,世貿大樓雲集的是美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面對危難時的那份涵養、那份尊嚴,是何等高尚。讀到這裡,不禁讓人思索,倘若災難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後果又會怎樣。

《出版人周刊》也有這樣的評價:「《911,我活了下來》的故事,交織著驚恐、悲傷、意外與奇蹟等元素。本書為911事件的實況重建提供了既重要又感人的記錄,縱然是鐵石心腸,讀後也會為之動容。」世貿中心管理員羅莎在第一架飛機撞入大樓後怕得不敢逃生,其同事沙塞多抱著她,鼓勵她趕快離開;縱然沙塞多也非常害怕,但他勇敢地留下來,跑到控制中心幫助其他伙伴逃生。結果,羅莎從此以後再也沒見到沙塞多了……警官比爾.包利憶述慘劇當天的情況:他們一隊救援隊趕到世貿大樓,正值第二架飛機撞上南塔,同事隆尼跟瓦勒亭拿起救援工具衝入火場;可是,包利「從此再也沒有見到他們,他們全都殉職了」。而他自己,則拼盡力氣在世貿附近的街道上進行拯救工作,當他筋疲力竭、快無法站立的時候,他才驚覺「原來在大腿後側及半邊臀部有幾處很深的傷口和燒灼傷」……面對空前的恐怖襲擊,無名英雄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把生命都豁出去了,為的只是盡量多拯救其他無辜的群眾罷了。

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許添盛主任不禁懷疑:「隨著世貿雙塔的倒塌,驚心動魄之餘,人們既有的價值觀也跟著迅速崩解、進行重組;在赤裸裸面對死亡恐懼的瞬間……人類的悲憫心、智慧和勇氣才能獲得巨大的提升」?通過這部口述歷史,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911的「真相」。相信讀過這部作品,大家不會再認同布殊政府其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是恐佈襲擊後最恰當的回應。

911恐佈襲擊喚醒世人內心的慈悲和憐憫,找回愛與寬恕的力量,忘記仇恨,締造和平。這部口述歷史,也許讓讀者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和反省,值得向大家鄭重推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