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烽火背後的真相


書名:中東現場

作者:張翠容

出版社:台灣馬可孛羅


近月中東天空再次戰雲密佈,歸根究底,涉及歷史、宗教、種族、貧富、人權、意識形態等各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糾結甚深。想要釐清事實的真相,就讓香港資深女記者張翠容為大家詳細剖析。

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的《中東現場》是張翠容第三部作品。累積了多年的戰地採訪經驗,張翠容「學習到不要掉眼淚,至死也不要掉眼淚,因為眼淚會模糊記者的視野。」《中東現場》有別於前兩部著作,筆觸更客觀,更冷靜,更多角度,卻淡化了前作較突出的主觀情感因素。她刻意避開激戰的前線,把焦點放在已被扭曲和抹黑的依斯蘭文明上,嘗試從更深的層次來分析這塊「牽動著國際局勢的是非之地」到底發生了甚麼問題。

跑了多年中東戰線,張翠容最刻深的感觸就是世界主流媒體的偏頗和誤導。她把中東比喻為「世界上最詭秘的新聞黑洞」,真相往往不為世人所知。她引用了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一切不曾發生,直至它被描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曾經在二零零二年訪問過已故巴人領袖阿拉法特。晚年的阿拉法特被西方主流媒體評為「激進組織的同謀者」,是恐佈分子,致使以軍「合理」地圍堵阿拉法特總部,使其與世隔絕,直到生命盡頭。可是,當張翠容走訪總部,令人驚訝的是居然沒有檢查,沒有盤問,只有守衛送上一句「Sa lam alaykum」(意即「願平安與你一起」)。在總部的一天一夜,她接觸到的是守衛們「友善而天真的笑容」、為了正義而甘願留駐總部的來自法國的和平組織人士、坐著輪椅且手上總是拿著報道了有關他英勇事跡的剪報的特種部隊成員、那娓娓道出憧憬婚姻的年青的羞澀警衛、當然還有那位「如籠中烏般」的暮年英雄阿拉法特……離開總部,張翠容惆悵不堪,帶走的不是阿拉法特如何反擊以色列的「恐佈」大計,也不是顛覆世界的驚人陰謀,而是他那份對管治日子走到盡頭、生命行將在圍困中漸漸消逝、一個偉大的時代快要終結的深切無奈而已。

在《中東現場》裡,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以巴關係:拉比(意即猶太教教士)杰米認為希望以人應該「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痛苦,人民的福祉比土地的救贖更為重要」;巴人穆罕默德握著一位以人的手真摯地道:「你是以色列人!不要緊,我們其實原屬於同一個祖先亞伯拉罕,我們是兄弟,擁有相同的感情和需要,應該互相友愛。貪婪的政治把我們分開了,我願意與你做朋友」。很多志願組織如「黑衣婦女」、「拉比為人權」、「和平種子」、「現在就和平」均抱著崇尚和平、堅持公義的理念去默默工作,卻因為無法符合世界主流媒體背後的「核心價值」而被刻意忽略,只有當張翠容把這些事情描述出來,那些有關和平的事情才真正發生過。

張翠容認為在這個「翻雲覆雨的中東地區,容不下記者個人的榮辱和天真爛漫。」。她「花了三年時間採訪這幾個阿拉伯國家,企圖解開伊斯蘭激進活動的來龍去脈」。她深切體會「新聞工作者是一項志業,……我們的工作是去記錄,把我們的手指向當權者」。在《中東現場》,張翠容以專業和生命為我們探求烽火背後的真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