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建立對澳門真誠的鍾愛


書名:澳門史前考古與文化

作者:澳門藝術博物館編輯小組

出版:澳門藝術博物館


黑沙遺址出土的玉器製品及製玉工具,經綜合分析,推斷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該是個原始的水晶環玦作坊。按出土文物來估計,該作坊對石英環的加工至少有四個工序:「採集及打製技術」、「磨製技術」、「管鑽技術」和「切割、拋光及其他技術」。這一推斷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通過考古手段獲知先民生活的概況,從而總結出這時期兩種非常明顯的文明社會現象:

一、原始經濟的建立:
從玉器的生產與加工程序,已充分顯示居住在黑沙一帶的先民,與其他鄰近地區有著原始的經濟往來,事實上,手工業的製成品明顯用作貿易用途,我們不難想像先民以玉器製成品與鄰近地區的先民進行以物易物的舉措,以此交換生活上的必需品。由此,足見該區漸漸建立起一個簡單的經濟網絡。

二、精神文明的萌芽:
根據製作坊生產的玉器製品石英環玦,以及在該遺址發掘出來的其他石器和陶器製品,不難察覺於新石器晚期的澳門先民,對於美已經產生了追求。反映了當時的先民,已經漸漸擺脫與自然鬥爭的原始時代,進入比較文明的社會體制。他們已有餘力,從日常用具、炊具器皿和製作工具上進行修飾加工,刻上紋飾,務求在實用之餘添上美的調劑。

由此足見逐漸形成屬於本地區文化特色。在另外一本相關的學術論著《澳門黑沙》,考古學家鄧聰教授為新石器時代港澳地區史前文化進行編年分期,建立起以「東灣一期-東灣二期-黑沙期-鯆魚灣期-蟹地灣期」等五個代表的文化時期,更將澳門黑沙的地域文化奉為「代表沿南海沙丘的傳統文化」之典型。這是極具意義的,由此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居住在此的先民,經過無比艱辛的奮鬥,逐漸與鄰近區域建立起一個具代表性的「環珠江口的文化圈」,我們該為此而由衷感到驕傲。

只要我們細心閱讀本書的文物圖片,一件一件積累著我們先民文化結晶的器物頓然呈現眼前。尖銳的石錛,渾圓的石硾,見證了先民與自然長期搏鬥的堅毅;精細的環砥石,見證了製玉文化技術之高超;還有光滑的石英環玦,陶片上眾多刻劃飾紋,則深見先民對於美的追求。藉著這些出土文物,激起我們對於文化的追求和嚮往,悠然產生了一份發自內心的崇敬心意,並加深我們對於原本茫無所知的史前的感性認知。

觀乎今天澳門社會,有人常打起「澳門是我家」、「根在澳門」、「關心澳門」等口號,但是,對於澳門,我們該從何關心?從何愛起?正所謂「愛之愈深,則愛之愈切」,若果我們對以往澳門的歷史了無所知,無視先民長久以來艱苦的奮鬥過程,忽略澳門存在已久之獨特文化,那麼,我們對於澳門必然沒有深厚的鍾愛。而那些對澳門歷史一段段曾經存在的燦爛豐厚的文化懵脄不知、或一知半解的朋友們,徒空高呼如何愛我們的根、我們的家、我們的澳門,那豈不是只說空話罷了。

所以,關心澳門,愛惜澳門,就應從歷史入手。認識澳門黑沙新石器時代的歷史,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先民之奮鬥歷程,體味原始經濟貿易與精神文明的萌芽的深義。通過對澳門悠久歷史的認知,我們才能真正地產生一份發自內心對澳門的真誠鍾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