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從紫禁城到奧林匹克公園-文化積澱呼喚北京崛起的軟權力


北京的過去與未來

2008北京奧運在即。這幾年間,北京為了迎接奧林匹克,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標示著劃時代的建築物相繼落成,十年間北京面目全非,古老的京城煥發著新的生命。而城中的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顯然而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位於北京城中軸線北端的鳥巢和水立方,正好把這個古老的城市劃成兩半:“一半是過去,一半是未來”。當你置身其中,時間和空間的錯亂令人暈眩。紫禁城的莊嚴古樸與鳥巢的前衛革新,頤和園的幽深淡雅與水立方的創意澎湃,高聳的摩天大樓與工整的四合院宅群,在矛盾和錯置之間,“新北京”就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鳥巢和水立方都是2008北京奧運的標誌性建築。雖然二幢劃時代的建築都出自外國設計大師的手筆,但卻沒有失去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兩座龐大的建築物,標誌著“中華燦爛的傳統文化和現代高新科技”相結合的精神價值,可謂是“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鳥巢是一個巨大而呈橢圓形的網狀鋼構,鋼構層層疊疊,縱橫交錯,並沒有施加任何支柱,完全服膺“外觀即結構,結構即形體”的建築理念,走在廿一世紀世界建築的潮流尖端。令人驚歎的是,鳥巢的設計公司H&M刻意引入了中華文化作為建築物的核心理念。在外型上,其網狀的綱構紋飾令人聯想到古老建築物的“冰花窗”,整體又像新石器時代的彩紋陶缽,其網狀形構的視覺特徵又好像中式雕刻裡面的鏤空手法。而在意蘊上,鳥巢的鋼構散發著硬朗、剛強和力量的鮮明感覺,橢圓的型態,取其“天圓地方”的文化底蘊,恰好與水立方的意蘊遙相呼應。

水立方的設計者約翰.貝爾蒙表示:“水立方與圓形(橢圓形)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相互呼應,相得益彰。與鳥巢的興奮、激動、力量感、陽剛氣息不同的是,水立方寧靜、祥和、帶著迷人的感情色彩。水的內斂、詩意和火的放射與震撼,使它們形成了地與天,可變的情緒與強烈的性格之間的對話。陰陽結合、和諧統一的中國文化在這座建築裡得到充分體現。”

鳥巢強勢,水立方優雅;鳥巢是男性化的,水立方則呈現女性化特質。一剛一柔,和衷共濟;一圓一方,和諧共融;如果鳥巢的內在價值本於男性本位的儒家文化,那麼水立方追求水的靈動陰柔正好就是道家文化最好的注腳,儒、道的各擅勝長,充分體現了兩座建築物詮釋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

以鳥巢和水立方為首的標誌性建築物,為北京注入了新鮮而且具有活力無限的巨大力量,把這個歷朝古都推向廿一世紀浪頭的最尖端,就連《時代》週刊公佈“全球100最具影響力設計”,鳥巢獨攬桂冠;英國設計博物館驚歎鳥巢是自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自由形態帳蓬結構以來最為創新的建築設計;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評價鳥巢:“(它)會成為像悉尼歌劇院一樣的標誌性建築,它將給北京留下一份不同尋常的遺產。”廿一世紀的北京,因為奧林匹克的風雲際遇,無可避免地被世人放在全球的舞台,拿起放大鏡去細緻檢驗。北京,勢將成為這個世紀之初世界上最矚目的城市。

文化積澱呼喚軟權力

近代中國可謂是多災多難。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國勢跌至低谷,引來世界列強瓜分,日本更發動侵華戰爭,八年抗戰,日軍敗退,新中國成立,中國國勢才止跌回升。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倡導改革開放,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放自由市場經濟,先讓小部分人富起來。改革開放至今近三十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逐漸趨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意味著中國重返國際權力核心的舞台。新世紀以來,國際出現“中國崛起論”,各國有褒有貶。綜觀當世,中國崛起似乎大勢所趨,但如何崛起呢?眾所周知,今天無論哪個國家需要崛起,講求的已經有別於以往,不應再依賴船堅炮利,軍事鎮懾,反而呼喚以互利共贏的模式發展貿易,以深具魅力的文化打動世人,這就是所謂的軟權力。

中國要崛起,靠的就是軟權力。就目前來看,中國是世界各國爭相拉攏的貿易伙伴,就連美國也不例外。各國相中中國擁有超過十三億人口,並且具備相當的消費能力,加上中國的人力資源充沛,勞動人口為世界各國提供足夠的生產隊伍,而且地價和薪資相對較低,故此世界各國爭相與中國建立貿易伙伴關係。

除了經濟以外,文化就是另一個呼喚軟權力的關鍵因素。中國乃是文明古國,儒家文化根植,甚至成為了中國人以至亞洲人民的文化核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國趨之若鶩,全球大量開設孔子學院,宣揚和教授儒家精神。“中國學”在世界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各國人民喜歡學習中文,從而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中國風”已經慢慢吹遍全球的每個角落,嘗試去打動每個人的心。

而2008北京奧運就是中國展示軟權力最好的舞台,奧運讓中國舉世矚目。世人透過體育這共通語言認識北京,認識中國,從中體驗中國文化。2008北京奧運對於中國來說可謂意義深遠,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新中國像一條巨龍在世界廣濶的天空上騰飛,依賴的不是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反而是與儒家文化一脈相承的“修德而懷之”的軟權力。中國藉著北京奧運認識世界,世界也因北京奧運而了解中國。

中國北京以鳥巢和水立方為首的一系列奧運建築,隱含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剛柔並重”的哲學觀、“儒道並存”的學術觀、還有“和衷共濟”的處世觀……述說著中華文化的奧妙和神髓,相信對於世人來說擁有強大的吸引力。

北京站在十字路口

隨著奧運的到來,鳥巢和水立方廣為世人悉,是否就意味著北京從此就邁向國際級的大都市行列呢?答案還是有一定的保留。綜觀北京自申奧成功以後,短短幾年間,各項大型的建築工程以“超英趕美”的速度迅速展開,不要說反省箇中得失,甚至停下來喘一口氣都來不及。翰鼎建築諮詢總經理郭宣成感歎地說:“這就是北京,隨時都在蓋大樓,甚麼事物都要搶世界第一。”這種無疑就是一種急躁的心態,甚麼建設或工程都有嚴謹的時間限制,要趕進度,突破死線,想要在最短時間把城市做到最好,迫不及待地把最新的北京展現在世人眼前。郭宣成指出:“北京還來不及知道錯誤在哪,錯誤又被複製”。發展急速,反省不及,因循錯誤,協調不足可能是北京成為國際級大都會的一大阻力。

除此以外,新北京的光芒迅速蓋過老北京,文物保護成為了發展北京的一大難題。水立方的設計者約翰.貝爾蒙最愛騎車穿梭於阡陌縱橫的老胡同之中,他欣賞四合院古雅的雕樑畫棟,以及嚮往在胡同裡的簡樸濃厚的人文氣息。他感慨地說:“我發現了兩個北京,一個是現代的、飛速發展的北京;一個是古老的、寧靜的北京”,“兩種風格的建築和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都讓我迷戀”,可是“對已經消失的一些胡同感到非常遺憾”。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表示:“北京古城是世界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傑作,是中國歷代都城建設的結晶。目前,雖然遭到一定的破壞,但仍保持著一定的空間格局,並且還保留有很多的胡同和四合院映襯著宮殿廟宇,仍然應該得到積極的保護。”倘若北京發展忘記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即使再宏大的超級建築就失去了它的根,歷史遺產可一不可再,只有確立了它的崇高的價值的前提下,北京才能夠新、舊和諧地結合,一躍而成廿一世紀全球最矚目的國際級大都會。

有人認為北京讓人“在城市中變得更加渺小,城市規劃沒有考慮到人的價值”;有人又認為“北京人只為了奧運的大夢想,卻喪失了悠閒自在的市民小生活”。城市發展怎能忽略以民為本的核心價值呢?北京十年間的急劇變化,到底市民能夠一下子反映過來嗎?當北京市民也站在十字路口:“一邊是歷史,一邊是未來”,那份無法掌控的徬徨是可以充分得到理解。今天大家可能還可以在王府井的商業圈中偶爾碰到在附近生活的老居民,他們穿著的破汗衫與周圍出售的名牌商品格格不入。甚至一般的市民可能也無法把握像鳥巢和水立方的新派建築當中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十年民革割斷了傳統文化的承傳,倘若市民都無法詮釋寄託在建築物之中的文化底蘊,更加無法向世界解剖箇中的深厚文化內涵,那就是變得非常弔詭。鳥巢和水立方是否出自中國人手筆其實並不重要,但如果中國人以至北京市民都無法理解箇中的涵意就造成了天大的荒謬,那麼中國的軟權力就變得虛有其表,北京這麼多年的努力到了最後可能只剩低一堆沒有生命的建築群,更甚的是“無情地砍斷了老北京和新北京的關連性”。到時候,北京可能甚麼都不是。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北京要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級都市,似乎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