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認得幾個字
作者:張大春
出版:台灣印刻文學
日期:2007年10月
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以寫小說成名,近年卻涉獵不同範疇的寫作。最近他以深厚的國學根基、風趣幽默的筆觸、醇厚活潑的親情,寫成了一本溫馨的小品-《認得幾個字》。張大春說:“雖然只是幾個字,卻含藏了豐富的文化。我們的世界,都在裡面。”
有別一般文字學的著作,這本《認得幾個字》沒有多少沉重的學術味道。反而張大春加入了親情的元素,以一對兒女張容和張宜作為寫作對象,以張家的傳統作為寫作主軸,透過向兩個孩子剖析五十個不同的字詞來書寫親情的溫馨。雖然書本探討文字,卻不覺沉悶,反而在幽默之處,讀者定會不期然會心一笑,讚嘆大頭春的風趣和才華。
相信哪個孩子在剛開始懂事時一定喜歡“打爛沙盤問到篤”,張容也不例外。有天他問正在寫作的爸爸,數數目由十到百、由百到千、千到萬、萬到億、憶到兆、兆到京,京到甚麼,可憐的大頭春答不上來,忽然靈機一觸,想到了我們傳統的一句成語:“恆河沙數”,便半開玩笑地告訴兒子:印度那邊有條恆河,河的兩岸都是沙,沙子多不勝數,肯定超過兆和京,所以如果京之後,我們就可以說成“恆河沙數”,這個答案真管用,張容滿意地走開,甚至還把答案告訴妹妹張宜逞逞強呢!
張大春除了書寫跟後代的溫馨之外,更在作品中抒發對於父親的懷念。從他過往的小說《聆聽父親》便知道張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大春的回憶裡,學問淵博的張爸爸總是出些艱難字詞考考大頭春,年輕的張大春當然答不上來,於是張爸爸便語重心長地要他認真查查《辭海》。大春就是這樣,從此就養成了研究字詞淵源的習慣。
如果蒐求得夠深入、夠廣泛,或者我們的好奇夠持久,答案總會在某時某刻出現。然而從另一面看,認字的本質卻又似乎含藏很大的“誤會”成分在內。我們在生活之中使的字,無論是聽、是說、是讀、是寫,都僅止於生活表象的內容,而非沉積深刻的知識與思想。窮盡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機會完完整整地將聽過、說過、讀過、寫過幾千萬次的某個字認識透徹。
有別一般文字學的著作,這本《認得幾個字》沒有多少沉重的學術味道。反而張大春加入了親情的元素,以一對兒女張容和張宜作為寫作對象,以張家的傳統作為寫作主軸,透過向兩個孩子剖析五十個不同的字詞來書寫親情的溫馨。雖然書本探討文字,卻不覺沉悶,反而在幽默之處,讀者定會不期然會心一笑,讚嘆大頭春的風趣和才華。
相信哪個孩子在剛開始懂事時一定喜歡“打爛沙盤問到篤”,張容也不例外。有天他問正在寫作的爸爸,數數目由十到百、由百到千、千到萬、萬到億、憶到兆、兆到京,京到甚麼,可憐的大頭春答不上來,忽然靈機一觸,想到了我們傳統的一句成語:“恆河沙數”,便半開玩笑地告訴兒子:印度那邊有條恆河,河的兩岸都是沙,沙子多不勝數,肯定超過兆和京,所以如果京之後,我們就可以說成“恆河沙數”,這個答案真管用,張容滿意地走開,甚至還把答案告訴妹妹張宜逞逞強呢!
張大春除了書寫跟後代的溫馨之外,更在作品中抒發對於父親的懷念。從他過往的小說《聆聽父親》便知道張爸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大春的回憶裡,學問淵博的張爸爸總是出些艱難字詞考考大頭春,年輕的張大春當然答不上來,於是張爸爸便語重心長地要他認真查查《辭海》。大春就是這樣,從此就養成了研究字詞淵源的習慣。
如果蒐求得夠深入、夠廣泛,或者我們的好奇夠持久,答案總會在某時某刻出現。然而從另一面看,認字的本質卻又似乎含藏很大的“誤會”成分在內。我們在生活之中使的字,無論是聽、是說、是讀、是寫,都僅止於生活表象的內容,而非沉積深刻的知識與思想。窮盡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機會完完整整地將聽過、說過、讀過、寫過幾千萬次的某個字認識透徹。
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生命在成長以及老去的同時,我們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某一個階段”或“某些個階段”;一如豆娘伸長了翅膀、蟬蛻了殼兒那樣,認字這個活動應該已經輪到兒孫輩的人去從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智開始萎縮,我們的語言趨於乏味,我們被口頭禪包圍攻佔乃至侵蝕、吞噬。
你認得字嗎?我只認得幾個字,不過,還在學習。
大頭春以他們張家三代的溫情故事,告訴讀者原來“認字,從來就不只是國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透過這本溫馨的作品,我們知道原來每個字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當中寄託了濃厚的感情,只是我們一直沒有察覺而已。
大頭春以他們張家三代的溫情故事,告訴讀者原來“認字,從來就不只是國文教育,更是情感教育。”透過這本溫馨的作品,我們知道原來每個字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當中寄託了濃厚的感情,只是我們一直沒有察覺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