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豐子愷美術講堂
作者:豐子愷
出版:台灣臉譜
日期:2008年5月
豐子愷可謂是“新文化運動”時代的作家了!在1975年去世的他為甚麼在這個時候還有新書出版?都要拜他的小女兒豐一吟所賜,她把亡父的文章加以編輯整理,彙集為四十篇有關美術的專文,為後學者指引欣賞和學習美術的門路。散文大師優美的文字、博學的才思、真摯的情感、清晰的思路,令人感到閱讀這本《豐子愷美術講堂》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豐子愷論文學、繪畫和音樂都是以“童心”為核心理念。他認為孩子和大人是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兒童以其純真的心去看這個世界,恰恰與藝術家觀照世界的心是一致的。故此豐子愷很著重“童心”,如何去以“童心”看世界、看藝術,就成為了他的永恆的主題。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首二章剖釋何謂藝術,亦探討藝術應如何鑑賞。有些功利主義的人可能會問:“繪畫到底有甚麼用?”。豐子愷的答案很直接:“繪畫是無用的”。當然,“無用”是放在功利主義的觀點中而言,其實繪畫與其他藝術是一脈相通的,都是對於“美”的追求。人之所以與野獸有所區別,就是在於人有思想,有精神境界,會對美感有所追求。人的天性讓我們懂得欣賞世界萬事萬物,好像梵谷看到鮮花盛放的漂亮花園就以繪畫訴說他的生命感動;莫內眼前一大遍的鮮紅色的野罌粟就透過他的畫筆把那些震撼記下來;哈爾斯則利用繪畫嘗試把握吉卜賽女朗的神秘和迷人;高更則透過畫筆書寫大溪地女性的熱情、奔放和純真……豐子愷認為“繪畫是自然界的美形、美色的平面的表現,又不是博物掛圖,不是照相。繪畫是使人的眼感到快樂,不是教人某種知識,不是對人說理。……繪畫中所描繪的自然物,不是真實自然物的照樣模仿,而是經過‘變形’,經過‘美化’後的自然物。所以要‘變形’要‘美化’者,就是為了要使之‘悅目’。故繪畫是美的形與色的創造,是主觀的心的表現。故在繪畫上,專求相似的寫實,是低級的,因為它不能使人悅目。”
人的最初,天生是和平的、愛的。所以小孩子天生有藝術態度的基礎。
世間教育兒童的人,父母、老師,切不可斥責兒童的癡呆,切不可把兒童大人化,寧可保留、培養他們的一點癡呆,直到成人以後。因為這癡呆就是童心。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我所謂培養,就是做父母、做老師的人,應該乘機助長,修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要處處離去因襲,不守傳統,不照習慣,而培養其全新的、純潔的“人”的心。對於世間事物,處處要教他用這個全新的純潔的心來領受,或用這個全新的純潔的心來批判選擇而實行。
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在這本書中為我們解開名畫,像米勒的《晚鐘》、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惠斯勒的《藍色與金色的夜曲》、泰納的《暴風雪》、達文西的《蒙羅麗莎的微笑》等的奧秘,也縷述了古典派、浪漫派、現實主義、拉斐爾前派、新浪漫派、印象派、野獸派、後印象派、立體派、未來派、抽象派和表現派的不同風格,如數家珍,讓人對於繪畫藝術有更廣更深的認識。
作者:豐子愷
出版:台灣臉譜
日期:2008年5月
豐子愷可謂是“新文化運動”時代的作家了!在1975年去世的他為甚麼在這個時候還有新書出版?都要拜他的小女兒豐一吟所賜,她把亡父的文章加以編輯整理,彙集為四十篇有關美術的專文,為後學者指引欣賞和學習美術的門路。散文大師優美的文字、博學的才思、真摯的情感、清晰的思路,令人感到閱讀這本《豐子愷美術講堂》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豐子愷論文學、繪畫和音樂都是以“童心”為核心理念。他認為孩子和大人是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兒童以其純真的心去看這個世界,恰恰與藝術家觀照世界的心是一致的。故此豐子愷很著重“童心”,如何去以“童心”看世界、看藝術,就成為了他的永恆的主題。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首二章剖釋何謂藝術,亦探討藝術應如何鑑賞。有些功利主義的人可能會問:“繪畫到底有甚麼用?”。豐子愷的答案很直接:“繪畫是無用的”。當然,“無用”是放在功利主義的觀點中而言,其實繪畫與其他藝術是一脈相通的,都是對於“美”的追求。人之所以與野獸有所區別,就是在於人有思想,有精神境界,會對美感有所追求。人的天性讓我們懂得欣賞世界萬事萬物,好像梵谷看到鮮花盛放的漂亮花園就以繪畫訴說他的生命感動;莫內眼前一大遍的鮮紅色的野罌粟就透過他的畫筆把那些震撼記下來;哈爾斯則利用繪畫嘗試把握吉卜賽女朗的神秘和迷人;高更則透過畫筆書寫大溪地女性的熱情、奔放和純真……豐子愷認為“繪畫是自然界的美形、美色的平面的表現,又不是博物掛圖,不是照相。繪畫是使人的眼感到快樂,不是教人某種知識,不是對人說理。……繪畫中所描繪的自然物,不是真實自然物的照樣模仿,而是經過‘變形’,經過‘美化’後的自然物。所以要‘變形’要‘美化’者,就是為了要使之‘悅目’。故繪畫是美的形與色的創造,是主觀的心的表現。故在繪畫上,專求相似的寫實,是低級的,因為它不能使人悅目。”
人的最初,天生是和平的、愛的。所以小孩子天生有藝術態度的基礎。
世間教育兒童的人,父母、老師,切不可斥責兒童的癡呆,切不可把兒童大人化,寧可保留、培養他們的一點癡呆,直到成人以後。因為這癡呆就是童心。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我所謂培養,就是做父母、做老師的人,應該乘機助長,修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要處處離去因襲,不守傳統,不照習慣,而培養其全新的、純潔的“人”的心。對於世間事物,處處要教他用這個全新的純潔的心來領受,或用這個全新的純潔的心來批判選擇而實行。
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在這本書中為我們解開名畫,像米勒的《晚鐘》、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惠斯勒的《藍色與金色的夜曲》、泰納的《暴風雪》、達文西的《蒙羅麗莎的微笑》等的奧秘,也縷述了古典派、浪漫派、現實主義、拉斐爾前派、新浪漫派、印象派、野獸派、後印象派、立體派、未來派、抽象派和表現派的不同風格,如數家珍,讓人對於繪畫藝術有更廣更深的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