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北京新建築


書名:北京新建築
作者:林美慧
出版:台灣積木文化
日期:2008年1月

奧運為北京帶來了甚麼,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至少,奧運加速了北京城市的現代化的步伐,令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古城,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揉合了歷史和現代的廿一世紀最惹人矚目的城市。

有人說,“從紫禁城到奧運城,一邊是未來,一邊是過去”。從前的北京,以紫禁城作為城市的中心,給人一份厚重的歷史感。但是北京申奧成功,像一雙無形的推手,加速了老北京的現代化進程。短短的幾年之間,老北京之外多了個新北京,一座座劃時代的建築物,成為除了紫禁城外的北京新地標。有人這樣說:“這是從忽必烈在十三世紀建立這座城市以來,到目前為止最大、最徹底的改變。”

北京奧運的一系列運動建築,成為了舉世矚目的文明經典。素有“鳥巢”之稱的國家體育場以一系列幅射式的綱結構旋轉呈現;而“水立方”國家游泳館,則以大膽的設計以及最先進的材質展現了水分子結構。而“數字北京”則以高科技寓意新北京走向現代化的最大決心。三組建築物構成一條北京的新主軸,堪稱廿一世紀城市規劃的經典。

“鳥巢”和“水立方”採納了國外頂尖的建築師的設計概念,如果“鳥巢”融匯了中國文化的“天圓”的概念,那麼“水立方”就是“地方”了。“鳥巢”可謂是廿一世紀建築學上的里程碑,整個建築物透過巨型的網狀鋼構,不設支柱,以“外觀即結構,結構即形體”的創新理念,以“北京灰、故宮紅”作為水立方的主色,剛強硬朗,贏得了全球的掌聲。而“水立方”的設計師面對“鳥巢”的強勢,有意另闢蹊徑,他說:“鳥巢強勢,水立方優雅;鳥巢是男性化的,水立方則呈現女性化特質。”一剛一柔,和衷共濟;一圓一方,和諧共融;充分體現了兩座建築物詮釋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至於三大奧運建築中唯一一項由中國建築師得標的“數字北京”最讓人摸不著頭腦,全座建築物沒有一扇窗,遠處望過去還以為是一座大型的藝術雕塑。建築師把“數字北京”形容為“奧林匹克公園客廳裡的巨大電視螢幕”,“透過這個螢幕向世界傳達奧運的盛況,同時也向人們揭示資訊時代的透視法則-只有一片薄薄的電視螢幕,就能讓我們看到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隔天早晨走出胡同裡的飯店,發現這時的北京灰撲撲的,空氣中有一種沙塵的味兒,有點像走在工地現場被風揚起沙塵的一片白茫。走過了一個打著赤膊的大叔、兩個拿著鍋子正在閒話家常的大嬸,還有路邊正在炸油條、煎大餅的早餐店,再看到了街頭四處的標語林立,我進入了地鐵站。地鐵站裡的陳舊地磚、鐵欄杆、站務員的撲克臉,我又好像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台北車站,卻要前往另一個未來,去尋找在現代建築史上絕對值得記上一筆的奧運建築-水立方、鳥巢。

就是這樣充滿了時光錯置與矛盾感的北京,組構我對北京的印象。一條街上分列著兩個世界,胡同四合院與現代高樓大廈;奧林匹克公園與附近的貧民聚落;紫禁城古典恢弘與四處的現代工地現場……全世界的大都市可否找到第二個像這樣的城市呢?不能。一邊是未來,一邊是過去,這正是現在的北京最不可思議卻最迷人之處。

台灣作家林美慧走過北京新建築現場,以一雙敏銳批判的目光審視這一系列的建築物,從而作出具有深度的省思,見證了北京因為奧運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各位朋友,想以多元的角度去觀察新北京,這部作品不容錯過。

沒有留言: